磨砂黑和亮黑哪个耐用

发布时间:2024-10-02 12:26:01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在一家苹果授权店,一位顾客随意问店员:“有钢琴烤漆吗?”这个随意的问题让这个职员陷入了困境。他似乎不明白客人想要什么样的钢琴漆。顾客不停地重复,“钢琴烤漆!”看着顾客执着的说着钢琴漆,店员恍然大悟,“是亮黑色”。客户反应很快,对,对。

这不同寻常的一幕表明,自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发布以来,人们似乎只记得它们的一个变化:加入了钢琴烤漆一样的亮黑色。iPhone 7和iPhone 7 Plus预订十分钟后,想预订亮黑色的只能等到11月份发货了。边肖原本想预订亮黑色的iPhone 7 Plus,但为了更快地使用新机,她不得不退而预订哑光黑色。说实话,磨砂黑是我最不想选的颜色,因为太黑了,没有亮黑色的抢眼效果。但是给时间去感受,那种排斥感就会被彻底打消。

审美信号没有改变。

质感是每一代产品中让人感叹一次的特性。一个小产品看起来很有质感,但是拿在手里马上就觉得做工不好;有些产品看起来很普通,但你拿在手里才能感受到它的做工之精良。苹果产品往往属于后者,尤其是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很多人在没有拿到真机的情况下会觉得亮黑和磨砂黑很有可塑性,其实恰恰相反。

亮黑色和磨砂黑色天线都是黑色的,今年苹果改变了天线的位置。从外观上看,只保留了上下边框的天线,似乎与磨砂黑和亮黑色的机身融为一体,看起来更加浑然一体。这种视觉美感是上一代人看不到的。比如我们对比去年用户追捧的玫瑰金iPhone 6s Plus。虽然是同样的质感,但是横跨机身背面的两根白色天线(俗称白带)破坏了机身的一体化设计,多少有些遗憾。那么今年的玫瑰金把那两条白带藏起来,会不会像磨砂黑款?如果你去苹果零售店对比一下这五种配色,你就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亮黑色或者磨砂黑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外观变化,让iPhone的工业设计有了新的进展。众所周知,由于电磁屏蔽的原理,天线信号很难穿透金属机身,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知道大家都不喜欢那两条白带,但是几代产品都无法取消,都是为了避免iPhone 4的“天线门”重现。

很明显,今年苹果在不丢失信号的情况下,减少了两个眼中钉白带。实际使用中,在同一个地理位置,插入同一个运营商的SIM卡,iPhone 7 Plus和iPhone 6s Plus的信号网格是一样的。

3.5mm耳机孔的取消不小心给美感加分。

在苹果发布会之前,关于“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取消3.5mm耳机孔”的讨论热闹非凡。很多人关注取消后音质会不会有变化,苹果会不会配适配器。其实我拿到真机之后,就被没有耳机孔的机身底部吸引住了。两侧各有一组扬声器,中间有灯光接口,从平衡美学的角度来看,符合大众审美。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忍心在使用一年后直视耳机孔(玫瑰金iPhone 6s Plus)。虽然经常给lightning接口充电和拔插头,会有一些油漆掉在孔边上,但是如果少一个孔,掉漆的风险就会小一些。

回想起之前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有人说苹果为了美观真的要取消一切。现在看来,得远远大于失。苹果在盒子里赠送了lightning耳机和一个从lightning到3.5mm的适配器,不影响我们继续使用3.5mm耳机。我们还意外得到了一款名为AirPoDS的无线耳机,这是苹果的首推,虽然多花了1288元购买。

看似未变的更改主页按钮

我们可以把Home键的变化归为外观部分。表面上看,Home键没变,但是用手指按下去能感觉到很牢固。根据苹果的介绍,Home键已经固定在其内部结构中。同时加入了触觉反馈的震动,营造出按压Home键的新感觉。其实这种触觉反馈的力度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打开“设置-通用-主屏幕按钮”,你会看到1、2和3个强度,1为最亮,3为最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置。

亮黑色被称为指纹采集器。

关于所谓的“指纹采集器”,边肖对比了亮黑色、磨砂黑和玫瑰金三种颜色。指纹的明显程度从重到轻依次是亮黑色、磨砂黑、玫瑰金。很容易理解,任何光亮的表面都容易凸显指纹。有些人可能不愿意选择亮黑色。如果你手里拿着真机,可能就不会纠结了。什么指纹不重要,喜欢就好。相对来说,磨砂黑指纹就没那么明显了。总之,不要被“指纹采集员”这个外号吓到。这没什么,而且你会失去感受iPhone工业设计之美的机会。

总而言之,如果要给这一代iPhone的工业设计打分,我会给它打9分,满分10分,有一分不幸输给了指纹,但这是必然的,只能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而且这两款黑色iPhones的质感非常爱不释手。他们不想再用手机壳了。不是装的,而是他们真的很喜欢那种美感和质感。可能大多数人,尤其是女生,都无法抗拒这种bling bling的单品。我们将在下一章继续评价iPhone 7 Plus的拍照功能。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