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9 09:57:09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简介:

驾驶座安全气囊都安装在方向盘上,早期在安全气囊刚刚普及时,一般只有驾驶员才配备有安全气囊。而随着安全气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多数车型都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

原理:

安全气囊由折叠好的气囊、充气器、点火器、氮气固态粒子和相应的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器等组成。它的工作过程是当碰撞发生时,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发出的加速度信号,识别和判断碰撞的强度,当碰撞强度达到设计条件时,引爆气囊的传感器迅速触动点火器引爆氮气固态粒子,形成迅速膨胀的气袋,以缓冲前排乘客所遭受的冲击力度,主要保护其头部不受伤害。

实际上安全气囊是个爆炸装置,但它不会轻易启爆。一般说来,只有在车辆受到正面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碰撞,并且在一定碰撞速度以上时,安全气囊才会打开,后碰、侧碰、翻转,或较低车速时,都不会引发前排安全气囊打开。

一般在设计时,设计者认为气囊安装位置与驾乘人员的距离应在300毫米以上,至少也要250毫米,在这个距离外才是安全而且作用最大的。因此,在驾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才能保证发生正前方碰撞时前排人员向前冲击的距离不太大,以保证安全气囊和前排人员间有个安全的距离。否则,如果前排人员和安全气囊的安全距离不足,不仅不能体现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反而还会造成一定的危险性。应该说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是同一系统的两大部件,如果不系安全带,就会使安全气囊的作用打折扣。

类别:

就像汽车分等级一样,安全气囊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目前多数车辆配备的普通安全气囊都是一级气囊,即一旦碰撞,气囊就全部充气,爆发力大。但这样往往会对于前排乘员,尤其是小个子的女性或儿童易造成严重伤害。为了减小伤害,汽车安全技术专家们又设计出“双段式”或“二级”安全气囊。

这种安全气囊可以根据碰撞情况,如车速大小、碰撞力度等来控制气囊的打开速度和打开时间,并可分两个阶段打开安全气囊。当发生碰撞时,先打开第一阶段的气囊,这段气囊只充气70%;如果感知碰撞强度较为强烈,则会在0.1 秒后再全部充满,也就是打开第二阶段的气囊

这样被保护的驾乘人员,尤其是坐在靠近方向盘或仪表板的驾乘人员,在气囊充气时所承受的冲击力会相对较小,尤其是对儿童、身材瘦小的及戴眼镜的驾乘人员更有保护作用。双段式安全气囊大约是普通安全气囊成本的两三倍。

还有一种更先进的智能型安全气囊,除可以分两级爆发外,它还与预紧式安全带同步启动,共同发挥安全作用。这套“智能化”系统根据传感器记录的撞击力程度而调整气囊的充气量,并可与座位安全带协调动作。一旦发生严重撞车事故,气囊在启动的同时,座位安全带的限力器使安全带自动拉紧,接着安全带稍微“松开”一些,在安全气囊充分发挥作用之前温和地保护驾乘人员。在撞击并不严重时(但仍足以导致伤害),气囊则会分两个阶段充气;车速较慢或系统感知有人没系安全带时,气囊也会分阶段充气。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收起
导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