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10-01 15:52:01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刚刚过去的7月,对于一汽大众来说,真的是痛苦的一个月。

一汽集团7月销量为23.23万辆,同比下降27.95%。一汽大众7月销量11.2万辆,是7月销量冠军。但尴尬的是,一汽-大众7月销量同比下降36.6%,是所有车企中降幅最大的,几乎减半。

披着销量皇冠的“外衣”,难掩大幅下滑。虽然是第一,但一汽大众的市场份额已经从3月份的12%下降到7月份的7.5%,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是不是消费者已经不爱了?

原来一汽大众每个月都能高居销量榜首。可以说它放眼全世界,谁跟它竞争呢?但为什么7月份就遭遇了这样的滑铁卢?对于这种情况,一汽大众给出的解释是芯片短缺导致产能不足。

芯片短缺并不是罪祸首。

我们常见的是很多厂商把产销量下滑归咎于芯片短缺,包括一汽大众。这个理由一开始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经过一番求证,难免感到有些困惑。

比如一汽大众最畅销的速腾,最近几个月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然而,同为MQB平台的朗逸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很难证明一汽大众缺乏核心。

如果一汽-大众为了优先向奥迪这种利润更高的豪华品牌供应更多芯片而降低低端产品的产能,那么8、9月份的销量就不容乐观。

理性看,速腾在缺芯片最严重的5月销量还是25730辆,6月急剧下降到7225辆。7月虽然有所改善,但勉强破万。与高峰期的5月相比,6月和7月下降了60%以上。有点恐怖。

当然,我们不否认核心缺失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事实远没有车企描述的那么严重。在田亮部分车型已按指导价销售的情况下,速腾有3.2万左右的优惠或仍处于自我救赎阶段。

缺陷太明显,口碑崩。

对于今天的速腾销量暴跌,除了一汽大众所宣称的缺芯之外,无论一汽大众承认与否,其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自身。

网上汽车点评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从各个平台和用户论坛收集关于速腾的反馈信息。其中双离合、内饰、车身强度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而车身强度问题是消费者最不能接受的,导致部分速腾用户对一汽大众的口碑信仰产生抵触情绪。

双离合耐用性差是所有速腾用户最头疼的问题。速腾的干式双离合在前两三年的耐用度没有太大问题。换挡简单直接动力,开起来很爽。但是过了保修期就会慢慢表现出挫败感。这时候就要自己掏钱维修,越修越容易坏。由于成本控制,大众一直拒绝做出1.4T 6AT的动力匹配供消费者选择!

其次,速腾的防撞梁有点过分。前防撞梁厚度只有1.65mm,后防撞梁更是少得可怜到1.02mm这么明显的地方我们都要偷工减料,更别说半框副车架了。无论是在碰撞中,还是在日常驾驶中,都无法给用户实际的用车体验。防撞梁不能保护大灯,车架也不能把冲击力分散到底盘。怎么能谈得上安全的自信呢?

最重要的一点,大众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面子追求。速腾刚上市时,“高品质车”的旗号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现在在众多其他竞品的挤压下,速腾还有当年“德系高性能车”的美誉吗?

整个内饰使用的钢琴烤漆面板和真皮装饰看起来质感不错,但是塑料感也是视觉感十足,尤其是在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注重内涵的情况下,更加凸显了速腾的寒酸。唯一能打的就是外观,这是最后一张牌。

核心缺失,缺陷和美德让速腾无可救药。

核心的缺失是大环境造成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多是购车成本上升,但在刚性需求下是必然的。毕竟3万多的优惠在那。缺陷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市面上任何同价位的机型,也不能保证完美。

唯一让人感到轻蔑的是“道德缺失”,德国技术和服务精神的丧失。曾几何时,大众的光环是那么美好。现在,德国人的精神在哪里?

截至目前,一汽大众已在多家投诉平台挂牌。前十名中,有近一半的一汽大众存在,速腾一直稳坐前三。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德系的忠实粉丝认为,高销量驱动下的故障率是显而易见的,德系的快速发展导致售后和服务体系的短期失衡。我想问一下,如果这个换成国产品牌,会怎么处理?正是因为这些无脑的包容和考虑,一汽-大众在速腾发动机异响、机油泄漏、发动机抖动、变速箱顿挫等问题上有恃无恐。

德系本身的口碑在消费者心中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随着销量的增加,德系严谨负责的态度已经荡然无存。一汽大众的表现是最赤裸裸的,在浪费消费者最后的信任。即使保持高强度的优惠也能让速腾翻盘,不一定。

守护文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标签: 速腾怎么样280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