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9 09:57:11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丰田普拉多 - 基本介绍

普拉多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中的最新款,动力性能好,排放达欧Ш标准。先进的发动机提供强劲输出功率及扭矩,配以高度坚固的车架以及强化的悬架系统,最崎岖的旅途也会变得舒适顺畅。

丰田普拉多 - 产品介绍

普拉多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中的最新款,动力性能好,排放达欧三标准。先进的发动机提供强劲输出功率及扭矩,配以高度坚固的车架以及强化的悬架系统,最崎岖的旅途也会变得舒适顺畅。

虽说普拉多比帕杰罗晚出生14年,但是在越野车界,他却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同门大哥陆地巡洋舰的威名,要知道,陆地巡洋舰可是全球资格最老的三个越野车品牌之一(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吉普和陆虎)。早在1951年,丰田就利用吉普公司的技术制造出BJ系列多用途轻型四轮驱动越野车。三年后,该车正式更名为陆地巡洋舰。此后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断磨练,他已经从当年只懂得干粗活儿?工具车摇身变为几乎无懈可击的豪华越野车。在尺寸方面,他也逐渐向巨人化发展,以至于最新款100系列陆地巡洋舰的车身长度已经达到惊人的5.1米,并采用了诱人的4.7升大排量V-8发动机。然而八十年代涌现出的一系列中型豪华SUV让丰田意识到,并非每个人都对全尺寸的大家伙情有独钟。

于是在1996年,陆地巡洋舰的族谱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分支普拉多(Land Cruiser Prado)。其实除了身材稍小之外,第一代90系列普拉多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与他的大哥十分接近,出色的野外行走能力和强劲的3.4升V-6发动机让三菱感受到令人窒息的压力。而四川丰田生产的这款120系列普拉多则是2002年上市的第二代产品,在剽悍的外表下,他的性格已经比当初温驯了很多,各方面的表现都更像一辆舒适的中型豪华车。不过我必须作出提醒,假如你从来都不打算驾驶他在泥地里撒野,那将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因为采用梯形大梁结构、全时四驱系统以及4.0升发动机的普拉多在这方面拥有相当高的天赋。

丰田普拉多 - 由来与发展

普拉多就是陆地巡洋舰70、90系列的改进款。1996年,从“70款”的“客货两用车”演变而来的“90普拉多”开始走上征程。此前,只是分时驱动方式转变为全时驱动方式,进而在全车上装备中央差动同步器、ABS、SRS气囊等配置。现在的发动机是采用V型6汽缸DOHC的5VZ-FE、直排4汽缸DOHC的3RZ-FE、直排4汽缸DOHC普通轨式直喷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1KD-FTV(2000年采用,初期型是1KZ-TE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三种。既有了洗练的轿车感觉,同时作为陆地巡洋舰系列的成员,又加入了许多越野方面的设计,作为一种具有轻松驾驶感的车型倍受喜爱。

2002年,陆地巡洋舰普拉多又有了大的发展。首先,引擎具有V型6缸DOHC的5VZ-FE、直排4缸DOHC的3RZ-FE和4缸DOHC共用燃油油轨式直喷柴油涡轮增压的IKD-FTV等三种。同时,新款普拉多还采用了新开发的高刚性车体框架和左右独立控制的全自动空调,因此它既适合于强运动性,又能使驾乘者感到平稳和安全。与此同时,后排乘客还可以享受新安装的视窗娱乐系统。不仅如此,还新增设了附有新开发的扭矩感应型LSD和下坡辅助控制装置的应变器TRC,这些都使堪称越野车之王的先进性能得到进一步充实。新款普拉多不但拥有一贯所具备的、可绝对信赖的越野性能,而且还拥有能与高级轿车相匹敌的静谧感、舒适感以及卓越的质感。因此确保了极好的操作性、行走稳定性。这些附加性能的实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真正的4WD”的认识。

2003年9月5号是国产丰田普拉多下线的日子,普拉多(PRADO)是在四川丰田原有柯斯达客车生产和销售成功的基础上生产的,是目前丰田在中国国内唯一的一条普拉多生产线。普拉多的成功下线,是一汽和丰田的第一个合作结晶。PRADO越野车是丰田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 Prado)系列中的最新款,这款全新开发的新一代SUV车,配置全新研发丰田六缸电喷1GR-FEV6发动机,排量3956CC,动力性能好,排气符合当今全新欧洲Ш号标准,高度环保。PRADO越野车先进的发动机提供强劲输出功率及扭矩,配以高度坚固的车架以及强化的悬架系统,越野能力和通过能力都?较客观。全新外观设计,内装很有水准,隔音工作做得不错。

丰田普拉多 - 与三菱帕杰罗的对比

三菱帕杰罗和丰田普拉多是两款相当具有代表性的日系中高档SUV。帕杰罗,凭借优秀的性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给消费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三菱汽车公司1970年从三菱重工业公司剥离出来,是日本汽车行业中最年轻的一个。诞生于1982年的第一代L系列,则是三菱汽车在越野车领域的首次尝试。在1985年获得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综合优胜奖”一事,使其在国际市场名声鹊起,并从此确立了以赛车运动为宣传突破口为主导思想。1991年上市的V31、V33属于第二代V系列帕杰罗。这款车的造型相当耐看,2.4升至3.0升的排量(北美版Montero为3.5升V-6)比较适中,因此国内的保有量也最大。在道路条件恶劣的西北地区,该车甚至一度垄断了当地政府及军警系统的公务用车市场。广东湛江三星和广州云豹等厂商曾通过CKD方式组装过不少这种车,而长丰汽车生产的猎豹越野车也是这代产品。1999年在SUV逐渐走向城市化的大趋势下,三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第三代帕杰罗放弃了沿用已久的梯形车架式结构,转而采用轿车化的承载式车身,后桥也改为当时在越野车上罕有的多连杆?立式。

帕杰罗拥有优雅且动感十足的造型,而普拉多看上去则敦实的多。实际上,采用承载式车身的帕杰罗竟然重达2175千克,在笔直的测试道上,普拉多一直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0-100公里/小时加速只耗时9.4秒,不但比帕杰罗快了2.7秒,帕杰罗V77的手自一体式自动变速器已经增加到5个挡位,而这辆普拉多试驾车并非最新款,只有4个前进挡。由于齿轮比率的关系,前者在达到100公里时速前比后者多换了一次档,对成绩造成了一些影响。400米加速测试也毫无悬念可言,普拉多仅用16.7秒就完成了比赛,撞线时速为135.7公里,而帕杰罗的成绩则是稍?慢一些的18.4秒和124.8公里/小时。

帕杰罗个性十足的内饰设计。中控台由大大小小的矩形和多边形图案堆砌而成,各种功能区被木纹饰板、浅色及深色塑胶等不同材质清晰地分割开,色彩虽多,却不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三菱将运动化理念渗透到帕杰罗的每个细节。通常出现在中高级轿车上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让四只轮胎始终紧贴地面,偏硬的设定纵容了更多振动传入驾驶舱,但同时也将丰富的路面信息传递给驾驶者。轻盈敏捷的方向盘很容易摆弄,制动系统也毫不拖泥带水,稍不留意就会出现“点头”现象。在100公里/小时-静止的制动测试中,V77仅用了41.3米,而普拉多则多滑出了半个车身的距离。

三菱排气量高达3.8升的六缸发动机,在转速表指向4500转/分以上时,他仍能保持不错的动力输出,只是嗓门会变得更高亢一些。敢于把这台发动机稍加改动后装在新款Eclipse跑车上,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实力。与之配合的5挡自动变速器也基本令人满意,换档衔接处理得足够顺滑,只是在使用手动模式时,对换挡指令的反应总是慢半拍。

在宽敞的车厢内,他们都拥有舒适的电动调节真皮座椅,第二排独立空调和可折叠的第三排座椅。帕杰罗的第二排腿部空间更宽松一些,但紧凑的车门下沿却不太方便乘客上下车。如果需要,他们的后两排座椅可以完全折叠,运输能力不亚于小型面包车,而且还有相当不错的野外穿越能力。除了飙车之外,也许没有他们不能胜任的工作。帕杰罗具有鲜明的个性,普拉多则在各方面都均衡发展。

丰田普拉多 - 优点

普拉多的内饰设计更中规中矩,除了木纹饰板,中控台上还嵌有银色仿金属材料,无论在质感或装配方面,都体现出极高的水准。如果你开过任何一款丰田制造的轿车,就不应该对这种氛围感到陌生。行驶在普通公路上,普拉多的方向盘缺乏足够的信息回馈,柔软的弹簧也造成了一些不算严重的车身侧倾,但良好的减振系统却能将路面的大小坑洼一一熨平,甚至以60公里时速在干涸的河床上狂奔,他也能过滤掉八成以上的躁动,决不会让乘客感到任何不安定因素。

传统的大梁式车身和硬轴式后桥竟能营造出如此优秀的表现,让帕杰罗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上代普拉多曾经搭载一台3.4升V-6发动机,2002年换代后,新款1GR-FE发动机的排量陡增至4.0升,且使用顶置双凸轮轴、24气门以及VVT-i智能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等技术,最大功率达179千瓦,最大扭矩也有376牛米,整体动力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低沉且变化不大的工作噪音也相当令人满意。正如前面提到的,2005款普拉多已经升级到5挡自动变速器,但是由于车辆协调方面的原因,此次的测试车并非一汽丰田的最新型号。如果不出意外,新款车的加速性能应该更出色。

丰田普拉多 - 安全措施

或许是为了避免与陆地巡洋舰产生竞争,国产普拉多在科技含量方面存在一定缩水现象,比如缺席的定速巡航、上下坡辅助控制、动态稳定系统、自动调节高度后悬架以及越野行驶中最有用的A-TRC主动牵引力控制,在进口版上都是标准配置。尽管如此,在主动行车安全方面,全时四驱系统还是为普拉多带来了积极影响。而帕杰罗V77则搭载了一套名为M-ASTC的主动式稳定牵引力控制,该系统实时监控着发动机、转向和四个车轮的动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将立即减弱动力输出并对个别车轮实施制动,从而帮助普通驾驶者远离失控险情。对于重心较高的越野车,这的确是个不错的电子装备,只是频繁启动的M-ASTC让我们实在探不出帕杰罗的操控底线。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收起
导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