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撞人了怎么处理
发布时间:2023-04-21 13:40:04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必须立即停车。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冷静,记住不要惊慌。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及时拨打120或者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公安机关或者执勤交警报告事故,并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和人员伤亡情况,在民警到达前不得离开事故现场。

必要时,可以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消防部门求助。如果有人在事故中受伤,他们应该设法被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治疗。保持现场的完整,获取事故发生时的原始证据,对于判断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非机动车造成行人损伤的特点:

1、冲撞伤:多由非机动车的前轮、把手及车身两侧的突出部件碰撞造成,出现挫擦伤、扭伤、撕裂伤和骨折,当重力撞击左季肋部或左腹部时可致脾破裂,伴有肠穿孔和腹膜后血肿,可因大出血休克致死;

2、摔跌伤:行人被非机动车冲撞后摔跌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造成挫擦伤、扭伤、四肢骨折、脑震荡,老年人甚至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而致死;

3、碾压伤:非机动车重量不大,故碾压造成的损伤一般不重,但如马车或载货的三轮车碾压则可造成较严重损伤如骨折、出血甚至内脏破裂和出血性休克。

以下肢伤最多见,其次为上肢伤。损伤多较轻,常为挫擦伤,有时可见撕裂伤,而肌腱损伤和骨折较少。

非机动车不需要驾驶证。

法律制度没有统一规定非机动车必须要考驾驶证,只规定机动车需要考驾驶证。不过,非机动车在日常行驶过程中也应该自觉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有违法驾驶行为,公安机关可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八条,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的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

非机动车的外形尺寸、质量、制动器、车铃和夜间反光装置,应当符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第十九条,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的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第五十七条,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第五十九条,非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收起
导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