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换冷却液吗?
汽车冷却液是汽车发动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带走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多余热能,使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运转。冷却液由水、防冻剂和添加剂组成。冷却液的主要作用是及时散发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因此,良好的导热性是冷却剂的基本要求。
冷却剂有很多种。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乙二醇冷却剂,由乙二醇和软水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当发现液位低于下限(MIN)时,查明液位下降的原因。如因泄漏导致液位下降,应及时补充同品牌冷却液。若因正常蒸发导致液位下降,应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不得添加井水、自来水等硬水。当冷却液中发现悬浮物、沉淀物或异味时,说明冷却液已经变质。清洗冷却系统,及时更换冷却液。
不同的汽车厂商对冷却液的更换周期不同,但建议大部分车主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冷却液。当然这个更换周期只是一个参考,因为每辆车的行驶状况都不一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更换,并及时检查冷却液的使用情况。如果发现冷却液低于最小刻度值(冷却液的正常值应在MAX和min之间),应及时添加,否则会影响发动机的冷却性能。
在洪水易发地区,给车辆投保涉水险是非常有必要的。涉水险一般在夏季使用,车主没必要全年都买。另外,新车保险的所有风险都不包括涉水险。所谓一切险是指一切基本的商业保险,包括三险、车损险、盗抢险、强制险。涉水险的附加险需要单独购买。涉水险不贵,所以按照投保车辆的价值收取保费。以一辆价值10万左右的三厢车为例。保费在70元左右,不包括可抵扣费用,也在80元左右。
涉水险又叫“发动机特别损失险”。不同的保险公司名称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涉水险是车险的新衍生品,主要指车主为发动机购买的附加险。主要是保证车辆在积水路面涉水或进水造成的发动机损坏能够得到赔偿。但如果车主被水淹后强行启动发动机,造成损坏,保险公司是不会赔偿的(本案中,保险公司表示拒赔的原因是车辆在水中起火时,水从阀门进入发动机,会造成损坏,损失应由车主承担)。
水淹对发动机的损害主要有两种:车辆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和水中二次点火。车主购买“车损险”后,遇水淹可获得保险赔偿,但主要赔付座椅和线路被淹造成的损失。涉水造成的发动机损坏不属于保险责任。消费者只有购买涉水险的附加险,才能获得包括发动机损失在内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