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胎压多少才最合适

发布时间:2024-09-04 12:16:01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最适合的胎压是多少?无论是夏天还是秋天,胎压的多少一直是车主们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最适合的胎压是多少?乘用车原胎压标准为2.3-2.5。最大不超过3.0,最小不低于2.1,都在正常范围内。标准胎压(简称标准

最适合的胎压是多少?无论是夏天还是秋天,胎压的多少一直是车主们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适合的胎压是多少?

乘用车原胎压标准为2.3-2.5。最大不超过3.0,最小不低于2.1,都在正常范围内。标准胎压(简称标准胎压)通常可以在车辆的用户手册、驾驶室门旁边(B柱附近)的标签、车辆驾驶座旁边的抽屉、燃油箱盖的小门等处找到。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重量和不同的轮胎。而且前轮一般和后轮不一样。

轮胎压力过大会降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可以降低油耗,但会影响制动力,增加制动距离,不利于安全行驶。如果胎压过低,轮胎侧壁会直接磨损地面。如果你开得太快或太长,侧壁会破裂甚至破裂。如果轮胎压力过低,检查轮胎是否漏气。

不可能100%精确地控制胎压。可以稍微高一点,但不能太低。如果细心的话,可以分为冬天和夏天。一般冬天胎压比夏天高一点,前轮比后轮高一点。比如冬天前轮2.5,后轮2.4;夏季前轮为2.4,后轮为2.3。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尤其是高速行驶时,当车速达到每小时100~120码时,胎面温度会达到80℃,甚至超过100℃,内部压力会增大。所以夏天胎压比较低。

正常情况下,车主还应根据季节、车辆载重、环境、行车条件、轮胎状况等因素调整胎压。

另外,你也要注意备胎的胎压。由于备胎不常用,气压要高一些,以免气压低而失去应急功能。一般应高于2.5。使用时调整至合适的胎压,使用后充气至2.5-3.0的高胎压。

对于没有胎压监测系统的车型,边肖建议车主准备一个气压计。你可以从汽车商店买一个更好的气压计,它需要机械气压计。一段时间后,电子版会出现错误。气压计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记得每月至少在汽车启动前测量一次气压。因为轮胎在静置4小时后会完全冷却,所以在车冷和空车时测量胎压是最准确的。

测量胎压时,一般先充气,然后慢慢放至标准值。你也可以慢慢调整胎压,在以后的用车过程中找到最舒适的值。

定义轮胎压力

胎压,严格来说是指轮胎内部空气体的压力。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损坏会导致汽车寿命的耗尽,那么胎压就是汽车的血压,而胎压的高低对汽车的性能和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辆车的车身上都会有一个与胎压相关的贴纸,上面标明了轮胎载人与否时的标准胎压。

轮胎上还会有一个胎压相关的标志,指示轮胎能够承受的最大胎压。

如果胎压过高,如果胎压比标准胎压高太多,轮胎的摩擦力和附着力会降低,影响制动效果,导致方向盘振动跑偏,降低驾驶舒适性。同时会加速轮胎中心胎面花纹的局部磨损,降低轮胎寿命,增加车身振动,间接影响其他零部件的寿命。轮胎压力过大还会导致轮胎帘线过度拉伸变形,胎体弹性降低,增加汽车行驶时的负荷,降低滚动阻力。在路面上遇到钉子、玻璃等尖锐物体时,容易扎入轮胎,撞击会产生内部裂纹、爆炸,导致轮胎被扎破。

小胎压怎么样?

如果胎压过低或比标准胎压低太多,会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增加油耗,还会造成方向盘过重、容易跑偏等不利行车安全的因素。如果胎压不足,轮胎各部分的运动会增加,过度滚动会造成轮胎异常发热,降低帘线和橡胶的功能,导致帘线与轮辋分层或过度摩擦,造成胎圈损坏和异常磨损。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呈指数级增加,也会导致轮胎温度急剧上升,轮胎变软,强度急剧下降,车辆高速行驶也会导致爆胎。

夏天保持胎压正常就行。

所以在夏天,把胎压保持在厂家给的正常值就足够了,不需要刻意降低胎压。至于高温会使轮胎内部气体升温降温的问题,厂家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了,所以给定的胎压正常值也适用于夏季的高温天气,即使是高速行驶的时候。

汽车的标准气压为2.4-2.8㎏/cm2。

目前各种车型都会在用户手册上部注明胎压要求,允许偏差为0.1-0.2 kg压力(一两百kPa单位)。很多车主经常会随意打起精神,甚至会用脚踢来试着感受不足。这是危险的,因为轮胎在工作状态下的致命因素是发热。对于行驶速度为100 km/h的车辆,胎面温度(最热的地方在胎肩处,也就是胎面和胎侧的交界处)可以达到70°C左右(热)。在轮胎结构方面,有三个地方最难处理:胎肩、胎侧和胎圈。当轮胎充气时,它会膨胀,但与地面的接触是平的。

轮胎运动时,就像气球被反复压向地面;然后橡胶受到弯曲、拉伸和离心力的作用,发生交叉变形,其工作状态可想而知。如果气压异常,这些反复的横向变形无法保持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必然会导致使用寿命缩短、油耗增加,甚至爆胎、翻车。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收起
导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