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3 04:30:03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导语】:2021春运将从1月28日开始,为期40天,除夕前后的火车票最早可在1月13号前后订票。那关于春运购票日历和其他相关的事项,接下来就由太平洋汽车网小编为大家解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春运放假时间2021春运时间

【导语】:2021春运将从1月28日开始,为期40天,除夕前后的火车票最早可在1月13号前后订票。那关于春运购票日历和其他相关的事项,接下来就由太平洋汽车网小编为大家解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春运放假时间

2021春运时间为1月28日~3月8日,根据火车票互联网和电话订票提前30天发售,车站售票窗口、代售点提前28天发售。2020年12月30日起,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购买春运第一天(2021年1月28日)的火车票;2020年1月1日起,可以通过车站窗口和代售点购买。

二、购票日历

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3号开始买2021年1月28号(腊月十六)--2021年3月4号(正月廿一)

备注:车站窗口及代售点提前28天发售(以上为电话、网络购票提前30天)

三、春运火车票5种购票途径

1、拨打电话95105105订票(外地订票需加拨出地区号)

2、登录www.12306.cn

3、手机12306客户端

4、火车站窗口

5、火车票代售点及火车站自动售票机

注意:

1、12306网站和电话购票开放时间是06:00- -23:30

2、用好12306网站和APP上“候补购票”功能

3、不要通过第三方代购网站或APP购票

四、静音车厢

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

通过铁路12306网站、APP、自动售票机买票时,可根据系统提示自愿选择购买“静音车厢”车票。

“静音车厢”设在3号车厢(二等座车)。旅客乘坐“静音车厢”时,请配合遵守“静音”约定。

静音车厢具体车次为:

京沪高铁: G1、 G2、G3、G4、G5、G6、G9、G12、G13、G16、G17、G22次

成渝高铁: G8601、G8606、G8609、G8616、G8619、G8626、G8627、G8632、G8635次

“静音车厢”约定

1、请在“静音车厢”内保持安静

2、请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

3、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状态

4、请在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时离开“静音车厢”

5、请携儿童出行的旅客照看好您的孩子,避免喧哗

不建议携婴幼儿乘车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春运购票指南”的相关知识了。过年了大家一般都是要回家的,大家一定要记得提前买票哦。还有什么问题的,欢迎咨询太平洋汽车网。

对于二手车过户是常见的事,不过在这方面大家需要对一些事情有了解才行,比如在进行过户手续办理的时候需要多少钱,目前二手车过户在手续费上是有规定的。太平洋汽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0二手车过户多少钱

2020二手车过户多少钱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手车辆过户流程

1、开据交易:缴纳二手车交易税。私户1%收取,公户4%收取,

2、车辆外检:将车开到检车处,车辆进行外检、拓号、拆牌和照相,领取车辆照片,贴于检查记录表上,进入过户大厅办理归档手续。

3、车牌选号:取号机取号之后,拿着相关材料排队缴纳过户费用。

4、转移迁出:需要的材料包括机动车注册、转移、注销登记表/转入申请表,检查记录表,原机动车产权登记证,原行驶证,原车主身份证,原车牌号,车辆照片,交易市场过户发票。

《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十九条申请转移登记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现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证明、凭证;

(三)机动车登记证书;

(四)机动车行驶证;

(五)属于海关监管的机动车,还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车辆解除监管证明书》或者海关批准的转让证明;

(六)属于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机动车,还应当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和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现机动车所有人住所在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日内,确认机动车,核对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收回号牌、行驶证,确定新的机动车号牌号码,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转移事项,重新核发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

现机动车所有人住所不在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看完本文之后大家都清楚了吧,一般来说二手车过户只需要几百块的费用,根据车辆排量的大小进行区别。最高为800元,最低为200元,这是过户双方要清楚的问题,才能按照规定进行缴纳费用。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太平洋汽车网专业。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收起
导航
返回
顶部